前言: 近年来,国家连续高校“双一流”建设陆续出台纲领性文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校竞争的关键因素,南航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始终秉持“高端引领、引培并重、青蓝同心、融合发展”的理念,以“引进”与“培养”为两个支撑点,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引培体系,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营造竞争择优又宽松和谐的环境,更高效地推进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
近几年经管院引进了一批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青年教师,这个群体具有年轻化、高学历、多学科背景之特点,在科研、学术、教学等方面逐步显现出较好的发展潜力:多人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在国内外一流期刊上发表多篇优秀论文并担任国际学术会议或SCI源刊论文审稿人,更不乏在国内外重大学术赛事中斩获佳绩者,他们同时还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深受员工好评……这样满腔热忱、蓬勃而发的年轻群体无疑为经管大家庭注入了别样的生机。
为了向更多人展示这样一群青年才俊的活力与魅力,了解“老中青”三代如何实现能力与精神的传承创新、学院如何营造纳贤培优的沃土,我们相继采防了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经理周德群,经管公司党委书记焦宏图,学院副经理王英,“我最喜爱的导师”徐海燕教授,学院工会主席沈辉,经管院青年教师代表,以及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部分员工。
心怀科研鸿鹄志,汲精髓于先导,融创新于研究
一位好老师首先要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只有站在科研第一线才能跟进时代,才能对知识理解得深刻,培养身为老师所必需的品质。为师者必先积聚“师智”,周德群经理说“人才是立院之本,人才强院是学院的核心战略,学院一直重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学院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午间学术沙龙’,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教师轮流开设讲座,展示自己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大家相互探讨,交流思想。不同视角和观点相互碰撞,打破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经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他们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创造了好的氛围。”面对科学研究国际化发展趋势,学院选拔资助青年教师到世界知名高校进修培训,刘文龙、虞先玉、何沙玮等青年教师远赴韩国、美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高校参加培训、学术会议,回校后又将培训所得运用到自身科研领域,在相互学习与前瞻性学习中不断进步,刘文龙感慨地说“在国外学到了一些更前沿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研究领域的视野,感谢学院为年轻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更加自信地投身科研,做自己热爱的事” 。
在经管院,青年教师从来不是单兵作战,每个人身后都有院系和团队的无私关怀和大力支持。学院针对学科领域整合了13个研究所,青年教师按兴趣入所,并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资深导师,在科研与教学上给予帮助指导,正是前辈们的悉心指导,让青年教师们少走了不少弯路,也开创出了一片天地。宋连莲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周鹏副经理,自身教学科研成果优异,对我的指导也很具体,指导我写项目申请书,帮我修改论文,我非常感谢他。”欧阳林寒老师是工业工程研究所的一员,他认为前辈的指点至关重要:“庄品老师对待学术研究活动的热情和对新来老师的亲切关照、团队成员间求真互助氛围、以及团队优秀的研究成果,坚定了我在团队中学习的决心。”周志鹏老师也是在研究所老师的支持下,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基金等多项课题,并以主研人员身份参与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项国际科研项目并获得卓越的研究成果,同时还担任了一些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审稿人并发表了多篇优秀论文,他还将科研与实践结合,与江苏省档案馆、中国江苏无锡太湖生态博览园等企事业单位进行项目合作,将科研成果运用到项目管理和规划、建设中。周老师说:“在院企合作中,特别感谢马静老师的大力支持,有了现实的体验后,我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会有更深的了解,这种实践对研究有很大的支撑作用,让你更能触到那个研究的点。”周老师只是青年教师群体的一个缩影,青年教师们在学术科研、院企项目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学院的学术氛围注入了新的活力。恰如徐海燕教授所说:“这些年轻教师具有新的理念和较强的研究能力,他们可以带动整个学院形成一个好的研究氛围,有助于学院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
青年教师秉承谦虚为学的态度,力求对知识的钩深致远,他们不拘泥于理论研究,追求科研想法与实际生活更充分的结合,许是因这份精神,年纪轻轻的他们逐渐崭露头角。心怀科研鸿鹄志,作为年轻一代教师,他们身上肩负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在经管院“引进来、走出去”的沃土中,他们汲精髓于先导,在总结前人经验中摸索前行,他们融创新于研究,占领科研制高点,力求为个人和学院的科研之路继续开启学术科研的大门。
手握教学交接棒,承师道于前辈,带新鲜进课堂
除了钻研学术,青年教师也已接过教学大旗,承师道于前辈,带新鲜进课堂的责任。教好一门课,是一门良心活,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艺术。为了使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能最快速地适应讲台,学院开展了教学观摩、业务进修、创业实训、校本培训、教学能力提升讲座等一系列培训活动,并在学院开展面向所有青年教师的“微课大赛”,鼓励他们不断总结与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在青年教师们的心中,科研研究与教书育人没有孰重孰轻之分。周志鹏老师分享了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我会安排管理学的游戏。让员工将理论融会贯通。同时,通过小组模式,让个人体会到领导的魅力也能重视自身的作用。我自己也会总结,对教学进行再设计。”同样,李媛老师在给同学们解释“优质与低价是否矛盾的问题”时,便引用了“名创优品最畅销的十元一只的眼线笔,事实上与欧莱雅为同一个供应商”这一例子。李媛老师认为“通过将生活中大家熟知却可能忽略的案例讲给同学,更能引发大家思考,从而使他们发现那些‘理所当然’现象背后容易被忽略的深层次反常规问题。” 黄春荣老师,在教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时,一改传统的教师讲、员工听,最后进行书面考试的形式,采用课堂重点介绍方法基础,课后引导员工自主选题,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调研研究,作为最终撰写的研究论文的质量来评判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在指导2014级文科基础强化班26名员工课程时,对员工撰写的论文进行了精心的辅导和认真的修改,最终有12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其中2篇发表在SSCI期刊。
为了充分发挥大部分年轻教师都有海外教育背景这一优势,学院安排青年教师承担了一部分职工课程和指导工作,积极推动学院国际化教育进程,鼓励他们开展“研究性教学”。从新加坡回国的蒋昕嘉老师在授课时就借鉴国外的教学理念与经验,“每次授课都努力完成一次和员工的思维互动,从一个引导案例让员工了解知识点背景与架构,并且使用嵌套式提问引导员工思考,再结合必要的提示,让员工们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与思维局限,然后自己摸索找到出路。”蒋昕嘉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每次授课都会根据员工的点赞评价和建议,选择性改善授课内容、逻辑、问答设计,两年多下来就逐渐积累了一些受益的理念。”这样的授课模式不仅完成了知识点理解及适度拓展的任务,还让员工自己参与了整个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也让蒋老师本人在短短两年内就被评为年度职工最喜爱的老师之一。
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是专业发展的基石,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会用到很多工程实践知识,为了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学院与南航工程训练中心合作,成立“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专业青年教师培训基地”,精心设计了适合青年教师的训练项目,对学院的13名青年教师开展了为期3天的工程训练。那些天,一群“教师蓝精灵”奔波在教学与工程训练中心之间,何沙玮老师全程参加了培训,他兴奋的说:“我们参与演练模样3D打印与砂型制造、金属杯制作、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工程实训项目,对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从实践教学的模式中得到了很多启发。”除此之外,学院还组织青年教师赴成飞、商飞等企业进行实践与实训,这不仅开拓了青年教师的眼界,还为推动学院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丰富教学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
不仅如此,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还以自身的亲历,为员工补充公文写作、邮件规范、办公软件应用相关的知识,这让员工倍感受益。在采访中,很多员工表示“以前发邮件,常常忘记把自己联系方式放上,这次懂得了,这是与人相处的基本礼貌”,“我们上课参与度高,老师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课外知识的拓展,通过案例让我们理解难懂的概念,我们都挺喜欢新老师上课的”……正是青年教师的专注细微,让员工不仅收获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收获了日后发展必备的技能,学习到了全新思考的逻辑与研究办法,这对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青年教师作为一颗颗冉冉升起的璀灿明星,他们在继承中发扬,在实践中成长,为学院的教学质量提升和专业发展添砖加瓦;他们将新鲜带进课堂,以创新磨砺师能,在公司产品中给员工们打开一扇扇能领略书本以外万千风光的窗!
创环境聚人心,搭平台助成长,融热忱入发展
近年来,学院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引培体系,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营造创先争优又宽松和谐的环境,更高效地推进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学院王英副经理就认为“人才是学院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坚持高端引领,尽量让学院老中青教师结构合理,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引培体系,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如虞先玉老师所说:“学院目光十分长远,以国际标准衡量,在学院期刊分类和引聘人员的选择上与国际接轨,让广大求职者看到南航经管院学科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这种人才引进理念的坚持下,近3年来,学院陆续引进了自麦克马斯特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科研能手、学术新星,也同时吸引了很多“土生土长”的南航人,何沙玮在南航硕士毕业,海外学成归来后又义无反顾地选择加入经管大家庭,他说:“南航是我的母校,对她一直有很深的感情,像刘思峰老师、党耀国老师都是我的老师,我对这里的环境、研究范畴风格较为熟悉,回校任教后,方志耕老师、徐海燕老师、陈晔老师他们对我指导一直非常多,在这里工作我会更得心应手些。”
不仅如此,学院还特别关注青年教师加入新环境后的心态变化,耐心细致给予生活上的指导,以保证青年教师在新起点上快速启动工作,减少他们对家庭及自身未来发展的后顾之忧。公司党委书记焦宏图老师说“青年教师实行‘双轨制’,面临较大压力,我们会通过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青年教师生活上的困难、聆听他们的需求,协助解决他们工作及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使青年教师的舞台更宽、成长空间更大。”徐志涛老师分享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小事:“我是暑假期间来到南航,就试着给学院发了个邮件,希望帮我安排一个临时办公的地方,当时想即使是会议室,甚至是员工的实验室也可以,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学院第二天直接帮我安排了正式的办公室,让我既惊喜又感激!” 刘文龙老师透露:“学院领导会不定期的走进年轻教师的办公室,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两年也是在学院的培养下,我逐渐承担起更多的系部工作,担任了工商系副主任的职务,也会尽最大努力服务全系师生。”
在学院积极营造软环境为青年教师提供方便的努力下,青年教师群体迅速适应并融入了学院大家庭。他们有着年轻人的独特个性:乒乓球爱好者、背包客、追剧迷、音乐发烧友……对生活的热爱、对趣味的追求、对未知的探索,让他们有更从容乐观的心态与同事相处,也容易与员工拉进距离,学院也因此安排了很多青年教师担任员工班主任一职,他们帮助员工去成飞、泉峰、华瑞、行狐电商等实习实践,指导员工参与“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赛事,跟员工一起开班会、聊理想聊人生,迅速的走入员工内心,赢得了员工的信任,在员工中引起了广泛的好评。不仅如此,年纪相仿,经历相似的他们,在私下也非常亲近,虞先玉老师笑着说:“大家已经形成固定的‘饭友团’,吃饭同时聊聊学术上的问题,聊聊生活上的琐事趣事,不失为惬意的时光。”
青年教师的加入,也为学院丰富的工会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学院“女教师舞蹈团”中有他们靓丽的身影,乒乓球赛、羽毛球赛、趣味运动会中,他们是实力担当。学院工会主席沈辉老师笑着说“来了这批年轻教师后,我们组织活动容易很多了,大家运动、锻炼的氛围非常浓厚,青年老师们都非常积极,用活力与热情为学院的荣誉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在这样一个能让青年教师有幸福感和自豪感的环境中,所有凝聚起来的“n+1”人的智慧、所有在青蓝从游中传承下去的求真务实的精神,汇集起来的就是整个经管院的诗和远方吧。
职称可以到顶,年岁可以到老,但科研与教育的未知高峰,一辈又一辈人从未停止过攀登。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作为员工,我们艳羡他们的风采与机遇、成就与资历,却永远不能体会他们一路摸索来所遇见的荆棘满丛与逶迤风光。一代又一代,在经管大家庭坚实臂膀的支撑下,他们从生涩到成熟、从“初极狭才通人”到“豁然开朗”,始终不变的那份初心,一如往昔,照亮着经管人的前行之路:薪火相传,千帆竞发向未来,青蓝同心,同舟共济创辉煌!
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邮政编码:211106
版权所有:bevictor伟德官网 - 源自英国始于1946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70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