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新闻

公司不断探索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时间:2014-09-10作者:cem    审核: 来源: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点击:103

    老员工专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知识跃变为素质能力的加力推进器。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的实习实践工作,先后建设了中航沈飞、江苏德朔实业、上海大众、西门子、苏果超市、苏宁电器、省工商银行和南化建等老员工实习基地,以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为典型代表,经过多年的管理积累,总结了一套操作性较好的暑期专业实习模式,员工参与率高,通过1-2个月的努力实习效果较好,得到了师生和企业的好评。
    在实习的选题上,注重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实习选题直接决定着企业方、员工和指导教师的兴趣,不合适的选题可能导致 “员工不敢创新、教师不愿指导、企业不屑参与”。学院提出了“围绕理论教学、紧扣实际”的模式,选题大都是企业多年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难题,或者企业没有精力完成、或者拿捏不准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现实价值,进一步总结、研究和提升后,又具有理论创新的想象空间。2014年暑期,工业工程专业在泉峰公司实习的三个选题,经过企业专家和校方的反复讨论后确定,分别是电机车间的生产平衡率提高、注塑车间的快速换模、机加工车间的产品最优排产。通过四十天的努力,电机车间的一条产线优化方案,预计能节省50万元,效率提升20%,企业曹经理十分感慨,“员工给我帮了大忙,我想做又暂时做不了的事情终于做成了”。这样的效果在管理系实习过程中是常见现象,正因此,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的员工实习,企业非但不收费,还会给每位员工提供工作餐和免费住宿、方案奖励或者每月千元左右的生活补助,“补助对我们老员工来说也重要也不重要,但我更看重的是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变化。”参加泉峰实习的毕兴明同学如此说。
    在组团规模上,分散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经管类专业的实习,与工科专业不同,不适宜大规模组织。“希望企业能同时接纳1-2个班员工的想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尽管能节省实习经费,组织管理也相对简单,但是员工安全管理、企业接待能力和实习指导效果等都存在问题”,公司党委副书记许静深有感触。小班教学效果要优于大班,实习也同样如此。学院在组织实习的时候,采取了化整为零的形式,有15-20人的“大规模”集中实习,有8-15人的“中度规模”的集中实习,有4-6人的“小规模”实习,更有1-2人的“单兵分散”实习,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浩浩荡荡”大规模队伍模式。灵活多样的实习组团规模,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企业更容易接受,指导老师付出的多了一些,实习效果不可同日而语。根据不同的实习规模,学院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对规模较大的实习点,通过分组降低规模,选派多位老师轮流蹲点企业指导;对少数几位员工的分散实习点,通过网络指导和中期现场指导的方式,做到了“人人有指导,人人有关心”,员工在实习过程中能力素质提升了,对学院的感情也加深了,企业也感觉到了学校的重视。
    在实习的建立渠道上,广结善缘、多点开花。企业通常认为老员工实习给企业带来了很多麻烦,故很少愿意接纳员工实习。对此,一方面学院广泛发动老师联系实习点,老师们曾经产学研合作的单位都是潜在的对象,管理系副主任沈洋老师基于跟南化建公司的合作,两年来已连续成功解决了数十位员工的实习。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员工资源,学院的本硕毕业生、工程硕士和MBA等,都是实习点挖掘的对象。通过向这些热心员工宣传和介绍实习模式,展开“亲情”攻势,很多员工都积极地为学院牵线搭桥,泉峰、博峰、正泰、西门子公司等都是员工介绍的,并且大都得到持续发展。实习过程中,全日制硕士、工程硕士和MBA学员们也与员工们建立了互助关系,形成了很多基于校内导师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实习研究团队。此外,主动突击,针对各大企业进校招聘、企业访问的机会,宣传专业和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了很多机会,沈飞公司的实习基地就是通过校招建立的关系。今年暑期周德群经理领衔的“国防企业面对面”,跟中航国际、301研究所等建立了实习基地建设意向。
    在实习的协同模式上,灵活多样,多方协同。管理水平高、中和低的企业都是联盟对象,挖掘各企业的特色,以满足实习过程的不同需求。不以“貌”取人,不妄自菲薄,有管理水平较为出色的上海大众公司、西门子、泉峰公司等,也有一些亟需提升的企业,向“高水平”企业学习,同时运用知识协助“困难”企业解决现实难题,在不同性质企业实习的同学通过QQ和微信群切磋交换意见,见识面大大增加。此外,还积极推进专业之间有机融合的实习,实现“1+1>2”的效果,在南化建的实习过程中,5名工业工程员工和5名信管员工进行了搭配,工业工程员工做流程设计与优化,信管员工做系统设计,分工协作,训练了团队的协作能力。在南通中集和博峰的实习过程中,搭配了工商管理和会计学的员工,方案的经济性和财务性评价部分显得更为专业,南通中集组的经理事后给指导老师发来信息说,“贵校员工团队表现极其突出”。
在实习的指导模式上,校、企专家通过“沙龙”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的关注点并不相同,学校更关注方案的技术含量,企业更关注方案的可操作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校企双导师的作用,企业的部门主管和教授紧密联系,员工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精心耕作,既锻炼了员工能力,又给企业带来了效益。2012年的常州康鼎公司和2013年的沈飞公司实习,老师常驻现场和企业专家每天沟通一次,联合指导员工;2014年的泉峰公司,老师和企业每周一次的校企沙龙,每次有2-3位教师和3-4位企业主管参加,互相交流难题,探讨解决方案,双方的收获都相当大,锻炼了员工,也打造了青年教师队伍。常州康鼎公司陈晓琥总经理给出了如下反馈,“师生暑期实习共完成了 12 项优化革新研究,其中 6 项为我公司采用,有效提升了我公司的生产管理水平”。
    崔锐捷书记常说,老师有两件事情,一是带员工,二是做学问。近年来,学院在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下,下大力气把专业实习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得到了学校有关部处的大力支持,教务处王成华处长认为 “持续地强化实习实践,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了一定能取得显著成效,学校一定会想尽办法支持”,教务处副处长金科在实习资源配置上进行了改革, “往年只有主机专业的实习得到了支持,今年资助面得到了扩大,全校三分之二的员工都得到了机会”。“人才培养工作是学院最重要、最本份的工作,丝毫不能马虎”,学院李遥书记总是在各种场合勉励本科教学工作,周德群经理亲自参与到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积极出席各类实习基地的签约,亲自指导员工的实习。许多老师都主动参加了实习联系和指导工作,“只要学院有需要,我随时过来”,管理系退休教师周根然老师一如既往支持实习指导工作,庄品老师连续多届指导员工实习,“应该做的”总是挂在她的嘴边。2012年暑假,谢乃明、庄品和周根然等老师带着10位员工在常州康鼎公司一起解决企业问题、一起受着高温煎熬。2013年,在沈飞,管理系副主任刘文杰主动放弃住宾馆,跟27位员工同吃、同住,“条件虽然差一些,但是员工充分感受到了来自学院和老师的温暖”。张钦老师2014年解决了5位员工的实习;辅导员肖秋颖老师默默无闻地做着组织、联络和管理工作。这种感人事迹数不胜数,付出必有回报,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毕业生得到了一些公司的好评,如沈飞公司评价毕业生具有“肯干、苦干、巧干”的精神,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评价毕业生“上手很快,头脑灵活”。实习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员工的安全管理、经费问题和实效等,实践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全院上下不断开拓创新,改革思路,方能最终取得突破。(吴海燕)

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邮政编码:211106

版权所有:bevictor伟德官网 - 源自英国始于1946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70685号